来源:黄石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13
核心提示:人而无信,则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2016年,黄石启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将“信用”转化为“用信”,将信用元素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信用获得感。在2017年中国首届信用峰会上,黄石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中国第二届信用峰会上,黄石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守信激励创新奖”、“信用应用典型案例提名奖”,并列入全国首批30个城市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为湖北省唯一获奖单位。活动当天,《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8》蓝皮书还将黄石市“创新‘信易批’惠企模式、创新‘信易贷’惠农模式、创新价格信用承诺制度、创新招投标信用评价机制、创新交通信用治理手段”等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创新做法,作为全国典型公开发布。
创新“信易批”惠企模式
“先建后验”为项目投资提速
位于开发区的赫得纳米减薄镀膜项目(一期)是今年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今年1月14日破土动工建设,按照该项目当初的进度计划,充分考虑到开工前需要办理各项手续的时间,整个项目需要10至12个月建成。但如今,从基础开挖到主厂房的封顶,仅仅3个月时间就完成交付条件。
创造这一奇迹的背后是我市实行“先建后验”的政策,让项目办理开工通知单只用了一天时间,与相关单位签订承诺书后,就开始了开工建设。如今,项目负责人丁军除了监督每一个工序的进度外,还要督促落实承诺书上的内容,加强事中事后的过程监管,对涉及质量安全、隐蔽性工程等及时纠错,实行“零容错”,以确保项目6月底提前投产。
2017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模式改革试点实施意见》,改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制为信用承诺制,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双承诺机制,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由企业做出诚信承诺,政府作出预办承诺后,即可自主开展项目设计和施工,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逐步将相关手续进行补充完善,把“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同时,实行信用监管严要求,通过建立企业信用积分、诚信档案、联合惩戒、红黑榜等制度,加强承诺事项管理,倒逼企业守承诺、讲信用,把“重审批轻监管”变为“轻审批重监管”。该项改革制度实施以来,企业开工前办理事项所需要时间由之前的79天下降到6天,仅市本级就有20多家企业享受了“先建后验”承诺审批制带来的政策红利。
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先建后验”改革着眼于减轻企业负担,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大力减少项目开工条件,将繁杂耗时的多项许可事项后置于开工后办理,既提高了审批效率,又坚持了依法审批的原则。
2018年1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听取了国家发改委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汇报,给予高度肯定:“湖北(黄石)‘先建后办’,为企业省了时间,这种做法很好。”
国家发改委政策法规司专程来黄石市开展调研,称赞黄石“政府敢担当,企业讲诚信”。
推广“信易贷”惠农产品
诚信有价助推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阳新县浮屠镇下汪村贫困户孙月香,过去家庭负担很重,全靠其丈夫一人打零工度日。为了帮助其走出困境,该村金融服务站组织开会评级授信并推荐给主办行阳新农商行浮屠支行,农商行工作人员在接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上门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流程,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
如今,孙月香种植了30亩的杉树,还养了400只土鸡,去年夫妻两人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家庭纯收入达3万元,进一步增强了早日脱贫奔小康的信心。
该村三组贫困户俞昌雨,夫妻二人长年受慢性病困扰,家庭负担较重,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每年仅靠两个蔬菜大棚种植来维系日常生活开支,经该村金融服务站组织评级授信并推荐给主办行阳新农商行浮屠支行,农商行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后,为俞昌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支持创业。2017年,俞昌雨的蔬菜大棚种植已扩大到六个,年收入比往年增加了近3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阳新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起全面推进信用+精准扶贫,为辖区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息采集授信和信用评级,按照“随用随贷,即审即贷”和“申请贷款不出村,只跑一次路”的原则,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全贴息”的信用扶贫小微贷款,支持创业发展。
什么样的贫困户能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中?农村金融服务站通过“五员六看”,即“看房、看粮、看劳动力、看有无读书郎、看诚信度、看产业”,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六个层次信用评级,由主办银行根据信用等级给予2000—50000元的授信额度,并集中对外进行公示。目前,全县98个贫困村11833户贫困户已进行信息采集授信,信息采集及评级授信率达到100%。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29亿元,共帮助12981户贫困户46549人实现了脱贫。与此同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得到有力促进,全县信用乡镇16个、信用村310个、A级信用企业360户、信用社区39个,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6万户,连续10个年度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县”,其中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进入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县”行列,全县形成了诚信有价、失信受戒的良好氛围。
创新“信易交”招投标机制
实现公共资源全过程信用交易
“在项目评标阶段,招标人在‘信用中国’网站中查询出该公司被列为‘失信黑名单’。招标人根据相关规定,取消了该公司投标资格。”12日,打开黄石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不良行为通报”版块上,一条条违法违规企业的失信处罚信息一目了然。
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的同时,守信企业则获得了加分等奖励。去年,在市第二医院职业病综合大楼工程设计项目(二次)投标中,由于某公司获得“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奖项,综合技术部分中业绩及荣誉获得加分奖励,最终被评标委员会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这正是黄石市招标投标加强信用监管的一种手段。资料显示,围绕信用信息归集记录、信用承诺和信用信息应用三个方面,黄石市招标投标实现信用监管全覆盖。
例如,在全市招投标全流程,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实行事前签署信用承诺、事中核查信用承诺、事后监督信用承诺,对进入黄石市公共资源招投标诚信库的企业,要求入库时须上传《信用承诺书》,并一律在外网公开发布,一次承诺,全市有效。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企业如有虚假承诺,按招标文件中有关信用承诺规定,取消中标资格或者不授予合同,并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处理。
同时,创新出台《黄石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和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对施工、监理企业和社会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投标A、B、C、D四个等级的信用评价,并实行差别化管理;创新出台《黄石市公共资源交易社会代理机构进场交易行为评价记分办法》,招投标全过程实施计分管理,对扣分达12分的机构,限制开展代理业务。
截至2017年10月底,有128家招标人、1260家投标人、67家招标代理机构、200人评标专家的招标投标信用承诺书入库,总量占全湖北省的三分之一。同时,370家招标人、140家招标代理机构、3640家投标人、800名评标专家入库。进入黄石公共资源招标投标诚信库的近5000家企业信用信息,一律在互联网平台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招投标行为的全过程信用监管,招标投标市场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推行“信易售”价格监管制
商品房销售价格实现信用约束
从去年年底起,细心的市民会欣喜地发现,黄石新建的楼盘售楼部里,墙面显眼的位置上多出了一些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销售价格、停车收费、物业收费等。“有了这些公示信息,买房心里就亮堂多了。”不少市民纷纷点赞。
“房地产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最关键的是买得放心、卖得透明。”市发改委工服科工作人员王颖辉表示,为进一步营造一个公开公平、诚信经营的商品房销售市场环境,市发改委、市房地产管理局出台《黄石市商品房销售价格信用承诺制》。以信用承诺强化信用约束,以信息公示助力行政监督,该制度在湖北省尚属首例,全国也不多见。
该制度明确要求:商品房经营者,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将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房源及价格、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车位销售及管理、配套设施建设及费用等价格信息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加强守信践诺行为的信用监管及媒体曝光,违反价格法律法规或信用承诺条款的,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并将其不良信用信息纳入信用档案。
此外,立足信用创建,市信用办联合市房产局出台《对房地产领域失信主体联合惩戒的实施方案》,针对房地产销售9种价格失信违法情形采取31项惩戒措施,实现了房地产销售价格全过程信用监管。该制度施行以来,我市商品房销售投诉率明显下降。
据介绍,黄石信用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牵引,进一步规范信用信息管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信用信息应用为导向,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发展,积累更多先行示范经验。积极探索开展重点职业人群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在信用信息采集基础上开发信用分,深入实施信用惠民工程,在教育入学、图书借阅、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水电气收费、医院门诊、公共出行、文化体育旅游、纳税、信贷审批等领域,对诚信主体实施免押金、优先办理、绿色通道、优惠服务等“信用惠民”政策,充分体现其信用价值。
原文链接:http://www.hsdcw.com/daymap/index.asp?bzday=2018-6-13&bz=hsrb&b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