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科 发布时间:2016-02-22
关于黄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10日在黄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365bet中文网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黄石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和深刻转型中逆势而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8.10亿元,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8.5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79.88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9.66亿元,增长11.2%。一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1.93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二是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外贸出口完成16.85亿美元,增长16.5%,总量居全省第四位。三是消费市场保持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82.36亿元,增长12.1%。四是财税金融物价总体稳定。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0.58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41.81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926.67亿元,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全年涨幅控制在1.6%以内。五是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35.8%,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50.3%,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在自主创新和动力转换中提档升级。产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工业、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工业发展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两化融合”[1],从传统产业“一业独大”向传统产业、接替产业和新兴产业“多业并举”转变。一是工业经济在困难中企稳回升。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以及关停“五小”企业[2]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通过狠抓新上项目和实施技术改造,工业发展“底盘”进一步夯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模具等产业加快发展,实施产业转型和重点企业技改项目400多个,新冶钢中棒线、沪士电子、上达电子、奥莱斯轮胎、美利林耐磨材料、劲牌生物提取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力度空前,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通过市级投融资平台建立若干支产业基金。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商贸、体育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步伐加快。万达城市综合体、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油作物产量保持增长,“菜篮子”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万亩,完成低丘岗地改造2.1万亩,新增耕地1万亩。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确权面积9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扩大,新增合作社、家庭农场、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21个、115个和5家。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建成万亩示范片1个,村级示范片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3个,绿色食品达到28个。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增1家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突破1000件,东贝获得1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湖北理工学院成为全省第4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全市共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13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2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75项,技术合同总成交额达到23.8亿元,技术交易金额达9.8亿元。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9%。
(三)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取得突破。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投融资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226项市级和263项县(市)区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制定了市级和县(市)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完成联审平台建设,实现投资项目网上并联审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组市城投、交投、众邦、国资等投融资平台。多层次推进资本市场建设,鑫鹰环保等2家企业登录“新三板”[3],22家企业在湖北四板(科技板)[4]挂牌。15亿元的“14城投债”获批发行,大冶经济开发区和西塞山工业园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被列为全省第二批专项改革试点。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积极开展PPP模式[5]试点,建立了全市PPP项目库,大冶湖新区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等PPP项目全面启动。大力推进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上方检测”、“楚天”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认证,“河口螃蟹”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加强各类征信数据整合共享,探索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三是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成立了黄石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黄石推进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港口建设,以“亿吨大港,百万标箱”为目标,深化与深圳盐田港集团的战略合作,黄石新港正式开港,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成投运。
(四)城市发展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提质中实现跨越。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上报工作,启动了2049城市远景规划研究,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9%。一是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把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作为黄石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战场,制定了《黄石市大冶湖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两纵一横”道路全面实施,黄石至阳新快速通道全线开工,月亮山隧道顺利贯通,省级园博园、矿博园、鄂东医疗中心、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着力抓好水、电、路、气、管网建设,投资100亿元实施35个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和改造城市绿地80公顷、绿道11条,柯尔山—白马山生态公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维护改造城市道路2.3万平方米,改造中心城区易渍水点11处,疏通排水管网65公里,新增天然气管网35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5万户。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武穴长江大桥、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山南地方铁路适应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团城山综合客运枢纽站、棋盘洲港区二期工程5、6号泊位等项目开工建设。武九客运专线、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阳新至大冶段、黄石新港货运支线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81.3公里,新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7条,新增通客车行政村190个,提前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四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提质扩容、整合资源、优化功能、统筹城乡”的思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编制完成了“两镇一区”[6]四化同步[7]规划,启动了市域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及部分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渔民上岸与库区移民避险工程全面启动。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00余处,除险加固小Ⅱ型水库67座,更新改造和维修泵站53座,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4万人。五是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管理疏导工程,深入开展以违法建筑、渣土抛洒管控、市容综合治理、户外广告整治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精细化管理、定期检查督办、媒体公开曝光等工作机制,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统筹推进“五城同创”[8]工作,“创森”工作力度加大,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和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考核,黄石和大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五)生态建设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得以彰显。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黄石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城市。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强化节能目标管理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审查,严把能耗准入关口。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新冶钢高炉煤气发电等一批重大节能项目,实现年节标煤9.2万吨的能力。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84%。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准入关口,加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和环保执法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省定关停任务全面完成。围绕“治气、治水、治土”等三大重点领域,着力抓好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涉重企业环保治理、燃煤锅炉关停、汽车尾气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加快推进亚行水污染综合治理、铁山新下陆污水管网等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加大重点湖泊周边污染源及排污口截污力度。预计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1.94%和2.71%,完成省定减排指标。二是循环经济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完成了《黄石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实施方案》的中期调整工作。组织实施博源环保废旧汽车拆解、三丰智能大型输送悬挂设备再制造等一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黄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加快。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获批国家第六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获得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三是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了《黄石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并通过国家专家评审,黄石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名单。大力实施“五边三化”[9]、“八园六带”[10]工程,启动了“五边”区域68家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工作全面开展,累计缴存备用金1.74亿元。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19家矿山被评定为市级绿色矿山,其中5家拟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全年完成复垦任务1万亩。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省级生态宜居村庄。积极推进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首批纳入交易的13家企业顺利完成首次履约。
(六)社会发展在改善民生和共建共享中全面推进。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整合教育资源,组建鄂东职教集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集中完成54所薄弱学校改造提升任务。促进教育公平,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组建鄂东医疗集团,完成黄石矿务局职工医院等医院的改制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不断扩展,全市基本药物品种扩大到800余种,基本药物制度在公办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稳步增强,单独“二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1‰以内。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市“三馆一站”[11]免费开放,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力度进一步加大,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9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村响”、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国家和省级重大奖项,一批广场文化活动成为深入民心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黄石东方山赛段比赛、第二届环磁湖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等重大赛事,阳新父子山、铁山熊家境等两条登山步道荣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称号。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加强劳动者创业就业培训,帮扶创业7645人,创业带动就业2.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大冶市、阳新县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第二批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生育保险新政全面实施,下调失业保险费率,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扩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248.46万人,社会保险费征缴总额达到36.7亿元。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参合率达到99.8%,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90元。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调21.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市本级人均养老金达到1951元/月。城乡低保两次提标,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阳新扶贫攻坚,全年实现脱贫2.5万人。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36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4元,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四是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科学制定三年改造计划,实行“政府指导、群众主导”,引导群众成立棚户区改造自治委员会,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搭建代筹代购平台等多项举措,统筹解决资金筹措、房屋征收、稳定楼市、化解矛盾等难点问题,初步形成棚改征收、腾退土地、金融造血、滚动发展格局。全年启动棚改项目58个,涉及4.29万户,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20943套,基本建成15426套,分配入住19149套,新增租赁补贴350户。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实现了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面对“三期叠加”[12]的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在转型跨越中取得了新的成就,较好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我市“十三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跨越千亿元、百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40亿元,年均增长25%。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大冶市实现“四年四进位”,位次跃升至88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关闭“五小”企业近千家,黄石被列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3.7个百分点。三是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发展从环磁湖时代迈向环大冶湖时代。大广、杭瑞、黄咸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武黄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黄石新港建成开港,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体系加速构建。全市建成区面积比2010年增加1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四是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4%,全省地级市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黄石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园区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4.7%。五是生态建设成效卓著。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省定目标。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加大,“五边三化”、“八园六带”等工程加快实施,举办两届市级园博会并成功申办省首届园博会。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一系列试点示范成功争创并深入实施,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城市等称号。六是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1%、12.7%。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保障性住房8.25万套;扶贫工作力度加大,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黄石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公租房制度创新和共有产权房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等称号。
与此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在建、新开项目较往年减少,投资后续支撑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依然突出,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比重有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耗水平仍然较高,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负担沉重;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部分实体经济较为困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根本缓解,企业利润明显下滑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也是我市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越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对形势的科学研判上来,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奋力实现黄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战略,坚持振兴黄石制造,坚持加快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坚持扩大开放,坚持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初步考虑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1%;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以内;
——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着力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实施《黄石市项目策划储备工作方案》,按照政府投资项目3年5000亿元的目标,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全面小康补短板、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超前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打通项目建设的“最先一公里”。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有轨电车、奥体中心、东方山文化园、园博园、矿博园、华新水泥博物馆、社会福利中心、大冶湖核心区地下综合管廊及地下停车场等367个、总投资2610亿元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2016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二是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重大规划项目启动年”、“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年”、“推广PPP模式突破年”等三大投资主题年活动,坚持开展集中开工月和“项目拉练”活动,建立健全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推行全程包保、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化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加强投资的日常调度,统筹推进829个、总投资453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导向性计划项目加快实施,重点抓好292个续建项目和170个新开项目实施,确保当年完成投资660亿元以上,力争项目早日建成达效。三是着力抓好项目对上争取。依托我市列入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四大政策优势,抢抓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扩规和专项建设基金“两月一报”的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密切跟踪政策变化和资金投向,加强政策的解读和宣传,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对上申报,加大跑省进京汇报衔接和争取工作力度,力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笼子”,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二)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着力壮大创新主体队伍,落实企业自主创新优惠政策,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向企业主体集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到达15%以上。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推动产学研对接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3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导向,深入挖掘创新潜力,提升企业创新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100件,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件。二是大力振兴“黄石制造”。深入开展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创建,加快实施《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用好用活产业发展基金和财政专项资金,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超常规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智能模具、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推进工业结构的增量调整。加快实施新冶钢高强度无缝钢管热处理生产线等一批重大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13],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大数据[14]、“互联网+”[15]。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新增1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千方百计扶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认真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降低融资成本和工商业电价等一系列政策,打好降低企业成本攻坚战。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升级和跨区域产能合作,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继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三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制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抓好工业企业主辅分离,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旅游业、体育和健康养老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武商商圈、万达商圈、团城山商圈,支持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等跨境平台发展,加快推进棋盘洲物流园、东方文化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商旅文[16]深度融合发展。以新国乒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着力打造鄂东区域性金融中心、华中地区水陆铁空港物流联运中心、长江中游大宗矿产品、工业品交易中心。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力争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0家。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继续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一村一品”、“一地一品”建设步伐,支持阳新富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畜禽、渔业、食品饮料等3个百亿元产业链,鼓励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新型经营主体100家以上。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新增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打造一批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星级农家乐。五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两区一带”[17]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平台。加快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支持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临江产业带发展。按照新引进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和企业退城入园优先考虑的思路,将“两区一带”打造成全市主导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三)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项目联审、信用信息、公共资源交易和经济大数据等四大平台建设,认真落实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优化流程、全程代办”的要求,在黄石开发区开展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建设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造办事快捷、管理高效、服务便利的智慧政府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将“三证合一”由企业向个人、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扩展。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股权结构优化和公司制改造。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投融资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成立企业上市服务中心,支持鼓励企业上市,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市、区两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推动PPP模式。大力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人才及人力资源等要素改革。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抓好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综合试点,探索建立“城与乡”、“内外贸”、“商旅文”融合发展新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中国黄石?磁湖汇众创空间[18]等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市级以上创业园(街)、孵化基地20个,努力把黄石打造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家。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进一步理顺市与城区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四是深化对外开放。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支持东贝、华新、美岛等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厂、拓展市场。促进十五冶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对外劳务服务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外派劳务平台。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以黄石新港为龙头,全方位加强与盐田港集团的合作,加快推进黄石新港一、二期工程建设,统筹实施阳新兴国、富池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着力打造“亿吨大港”。加快口岸通关建设,推进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筹备工作,积极融入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加强“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外贸出口的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沿江、跨江和跨区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武汉科技、交通、产业、市场和环境保护等“五个对接”。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开发机制,推进“黄鄂黄”城市群发展。主动承接长三角、中三角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参与长江流域合作开放水平。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一是全面推进大冶湖新区建设。制定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建设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打造设施齐全、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区。加快推进大冶湖两座跨湖大桥、“两纵一横”道路、核心区主干道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两座跨线立交桥建成通车。加快实施园博园、地质馆、鄂东医疗中心等“三园、三馆、三中心”[19]建设,着力完善新区功能。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安全城市、宜居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要求,完成花湖大道、苏州路刷黑和广州路改造,维修改造城市道路2万平方米。推进鼎丰闸泵站、磁湖区域污水管网、新港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中心城区排渍泵站、河西地区排洪港、河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有色改水、黄金山、河西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城网供水二期、王英水库备用水源引水工程建设。新建天然气管网30公里。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三是实施重大交通工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优化站场码头枢纽布局。加快推进武九客专、黄阳快速路、团城山综合客运枢纽站、棋盘洲港区二期工程、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高速公路连接线阳新至大冶段、黄石新港货运支线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工作,争取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黄石山南地方铁路适应性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对接顺丰国际物流枢纽中心项目,加快推进黄石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对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新增市民和迁出地区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的调整优化。抓好黄石城区与大冶市区的同城化发展,支持阳新城东新区建设市域副中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完成水利、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农网改造和危房改造等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陈贵镇、“两镇一区”等“四化同步”建设。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实施余热余压利用等八大节能重点工程,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深入开展“万家企业”[20]节能低碳行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等“三条红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为载体,加快实施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大冶有色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测和整治,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准入关口,强化环保监督执法,以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为重点,全面完成“五边三化”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加快实施开山塘口、工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湖泊治理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着力抓好工业污染物治理、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淘汰、车用燃油油品升级、建筑工地管理、燃煤控制、扬尘管控、秸秆禁烧。以长江黄石段、富河干流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矿山复垦复绿,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是扎实推进“五城同创”。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大社会每一个卫生细胞尤其是卫生社区创建力度,力争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城市并通过全国爱卫办组织的明察暗访。统筹推进“绿满黄石”行动与森林城市创建,在中心城区见缝植绿,全市完成16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标准编制国家生态市创建规划,实施生态创建细胞工程,建成1个市级生态县和一批省、市级生态村。认真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化、净化、美化、畅化“四化”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认真组织实施《黄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大督办考核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倾斜,综合采取发展产业扶贫、改善基础设施、精准扶智、异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加快推进老区库区精准扶贫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两镇一区”精准扶贫样板带。支持大冶市和开发区“两镇一区”率先实现全面脱贫。二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结合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建立代筹、代购、代建协调配套的安置格局,全年货币化安置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确保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000套,基本建成7591套,实现分配入住16726套。三是抓好就业和居民增收。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及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城镇新增市民就业等重点工作,积极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的就业服务工作。研究新形势下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和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两个同步”[21]。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全市7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尽快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引导全市4.2万名被征地农民分类有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新农合参保(合)率稳定在99%以上。以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第二批试点为契机,加快落实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加强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确保全年实现建筑业参保6.42万人的目标。五是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努力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创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实施黄石二中、黄石六中、黄石四中、有色一中等改造项目,支持鄂东职教集团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以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为主的鄂东医疗中心建设,加快一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组织实施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等重大项目。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办医,力争实现“90%病人不出县”。实施公立医院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做好流动人口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快推进华新水泥厂旧址文保工程、奥体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抓好园博会和第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加快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金山老年公寓二期等社会养老服务项目。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禁毒、反恐、消防、民防、“双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等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克难奋进,为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1]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2]“五小企业”是指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这些企业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3]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依证券法设立的,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定位于为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票公开转让、融资及资产重组等服务。
[4]四板(科技板):是我国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包括湖南股交所、武汉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目前四板已经覆盖全国很多省,主要是为企业提供股份、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发行私募债券。
[5]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6]两镇一区:阳新县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开发区,为大冶湖生态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四化同步: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8]五城同创:统筹开展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9]五边三化:在长江边、河湖边、城区边、干道边和集镇边进行绿化、洁化、美化。
[10]“八园六带”:“八园”指牛头山、枣子山、骆驼山、柯尔山、白马山山地生态公园、卫王湿地公园、北纬30度生态公园、团城山公园扩建。“六带”指大广连接线下陆段“黄金带”、团城山公园滨水“樱花带”、磁湖南岸滨水绿带、大泉路“月季带”、河西大道“桃花带”、光谷大道绿化带。
[11]三馆一站:指文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地市级和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
[12]三期叠加: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13]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4]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15]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6]商旅文:指商业、旅游业和文化业。
[17]两区一带:指市开发区、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临江经济带。
[18]众创空间:指顺应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
[19]“三园、三馆、三中心”:园博园、矿博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生态馆、地质馆、城市综合馆,鄂东医疗中心、市民中心、社会福利中心。
[20]万家企业: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全国有10000余家,称为“万家企业”。
[21]两个同步: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同步”,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另一个是劳动者报酬要和生产率提高同步。